2024-03-18
家風滋潤著我們成長
物料部 胡其偉
習近平總書記在《平“語”近人》一書中說:“愛子,教之以義方,愛之不以道,是所以害之也”。意思是如果一個人真的愛自己的孩子,應當用道義來引導他,否則就是害了他。這讓我聯想到小時候父母的教導。
父親告誡我們做人要有艱苦奮斗、吃苦耐勞的毅力,更要有清白做人、拼搏進取的志向。母親時常叨叨我們要勤儉節約,不能鋪張浪費,要與人和善。然而在那不懂事兒的年紀里,我們總覺得他們太過嘮叨?,F每每想起父母的敦敦教導,確又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,給我們樹立的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。
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“根”和“源”。家風正,子孫興;家風不正,禍患必生。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,助力千千萬萬華夏兒女茁壯成長。
以先輩之家風 育后輩之德行
財務部 黃蓉
德澤源流遠,家風世澤長。家風是家庭的靈魂,是家族延續的根基。良好的家風如春風夏雨,對子孫后代具有“潤物細無聲”的作用和意義。
傳承良好家風,以身作則。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開端,關乎子孫后代的健康成長和家風傳承。習近平同志強調:“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、重身教,教知識、育品德,身體力行、耳濡目染,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??圩?,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?!币淮笕逯祆浒讶鍖W精華和自身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家規家訓之中,寫出三百余字的家訓名篇《朱子家訓》,講述個人在家庭和社會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,闡明修身治家之道,被尊為千古“治家之經”。
傳承良好家風,知行合一。良好的家風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不移踐行初心使命的體現,彰顯了共產黨人大公無私、一心為民的崇高品質。毛澤東同志在家風上堅持三條原則“戀親不為親徇私,念舊不為舊謀利,濟親不為親撐腰;周恩來同志曾專門召開家庭會議,并定下不謀私利、不搞特殊化的“十條家規”;習仲勛同志教育子女要“勤儉持家,低調做人”。
傳承良好家風,敢于承擔。 家風連著社風,家事連著國事。吳越錢氏,世代家風謹嚴、代有人才涌現,被公認為“千年名門望族,兩浙第一世家”。近現代,以錢學森、錢鐘書、錢三強等為代表的錢氏子弟,敢于挑重擔,迎難而上,在困難中奮勇前行,在崗位實踐上主動認領最難的事項、最重的任務,攻克一個又一個“硬骨頭”,在各個領域上熠熠生輝,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。錢氏家族人才輩出,歸功于錢氏先祖錢镠為錢氏子孫留下的《錢氏家訓》 。
山因脊而雄,屋因梁而固。作為青年的我們更應該從家族前輩、歷史賢人、革命先輩的智慧中汲取力量,繼承優良家風,以“小家”帶“大家”,用“小”家風傳遞“大”情懷。讓家風流傳,讓家族興旺,讓國家強盛不衰!
父母用行動詮釋“最美家風”
黨政辦公室 黃毅香
父母從未告訴過我家風是什么,但是他們的一言一行,充分體現了我家的家風。
節儉。小時候,爺爺常講:“今日省把米,明日省滴油,來年買條大黃牛?!边@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,影響著我的言行:小時候吃飯總是把碗舔得干干凈凈的,我的鉛筆總要用到抓不住為止;至于穿的衣服大多是姐姐穿過的;父母給的零花錢從不亂花。爺爺的教導,讓我養成了不攀比、不浪費的好習慣。
誠實守信。“誠信是做人之根本,立業之基?!边@句話是父親的口頭禪。從小父親就教育我,任何時候都不能撒謊,做人要誠實、誠信、知錯就改。記得讀小學時,父親常叮囑我,離開座位后,自覺把椅子貼著課桌放回原處;當老師在上課時,不能插嘴、不能搞小動作;在圖書館看完書以后要歸還原處;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,不要輕易的許諾,一旦定下諾言就要做到言出必行。父親的話牢牢地刻在我心中,引領我成長。
正直善良。母親常告訴我,做人一定要善良。母親說:“你這一生可能是老師、可能是醫生、也可能是任何一種職業,但無論何時,都要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。不要為金錢的誘惑或利益的驅使,去傷害身邊親近的人?!蹦赣H在生活中一直是我的榜樣,有什么好東西總愿意與街坊鄰居分享,借了鄰居的東西用,總要及時完好的歸還人家。母親說:“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,你為別人著想,別人也會為你著想?!蹦赣H樸素的話語,讓我受用終生。
自律。中學時父親教導我:“要管理好自己,沒有哪一份成績不需要付出汗水,也沒有哪一種成功不需要狠心堅持?!鼻f不要在最該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,不要總覺得自己還小,事情放到明天做也來得及。明日復明日,明日何其多,你要學會長大,自律的過程很難熬,但自律的人生會很美好。時至今日,父親的教誨仍時??M繞在我的腦海里受益匪淺。
父母的“言傳身教”是最好的家風
制劑車間 蔣運瓊
一個人最早的教育,來自家庭,而性格的養成,更在于長輩的言傳身教。
從我懂事開始,父母就要求我們:“做事要認真、勤快、節約,能搭把手的事情絕不退縮。”農忙時節,我家總是村里第一個插完田、割完稻谷。干完自家的農活,都會幫忙鄰居割稻谷、插秧。一直到現在,我們左鄰右舍相處非常和睦,有困難時都會伸出援手。近幾年,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,村里大多都是老人小孩,父親比以前更忙了,經常有鄰居半夜敲門讓他開車送小孩或老人去鎮上看醫生。為表感謝,外出打工的鄰居過年回家會給我們家帶點各地的特產,雖然婉拒,但盛情難卻還是收下了。當然母親也會送上自家的新鮮蔬菜,或讓鄰居到我家菜地摘菜。
母親常說:“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,靠自己雙手努力得到的,才用得安心、舒心。”在我八歲那年,我在村里路上撿到了210元,在當時屬于巨款了,可高興了,心想終于可以吃上肉了。于是開開心心地回家交給母親,還幻想著她會夸獎我。等我到家把錢上交時,她一臉嚴肅,然后拉著我到撿錢的地方,沿路一家家地詢問有沒有丟東西。最后到五媽家,看見五媽一臉愁苦的翻找東西,閑聊一會兒最終確定是五媽丟失的。當母親把錢遞到五媽手上時,五媽激動得準備哭了,說這是堂叔一個月的工資,寄回來給她買藥的。從五媽家出來,母親說:“我們家雖然窮,但不偷懶,勤快一點,付出總會有收獲、有回報。做一個干凈的人,對得起天地良心,心安理得的活著。”
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,沒有淵博的知識,沒有明令家風家訓,卻在日常生活中言傳身教,形成一種無形的力量,讓我找到了學習的動力,走出了山村,在城市落腳。
家風無言 潤物無聲
黨政辦公室 藍榮靈
中秋節是家人團圓的日子。我帶著女兒趕回娘家和家人一起過節。吃完晚飯后,我一個人出門消食,沒有帶女兒這個小粘人精。暮色從遠山外襲來,天空堆滿著晚霞,月亮還未升起。我正享受著這片刻的寧靜,忽然傳來一陣哭鬧聲,我抬頭望去,是村里小賣部的方向。凝神看了一會,大體明白是怎么回事了:小孩子看上了一盞花燈,家長付過錢后,還沒等轉頭,卻又看上了另一盞花燈,一陣哭鬧后,最終心滿意足的離去。
這番情景讓我想起前幾年的一件事,那會兒女兒還未出生,我帶著不滿五歲的小侄子去超市,我問他想買什么東西?他選了一件小玩具,單價不超過十塊,我指著旁邊的玩具問道:“為什么不選那個?你不是更喜歡這個嗎?”他答:“媽媽說,去超市只能買個位數的東西,我答應了就要做到?!庇谑俏颐嗣怂念^,很是感慨:嫂子教的很好,小朋友也做到了,并且還能認得價錢。想到這,我驚覺這便是“家風”。
家風是什么?劉奇葆說:“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,潤物無聲地影響孩子的心靈”。我是農民的子女,家風從來都不是什么大道理,是父母長輩的言傳身教,潛移默化地引導、影響著我們成長。從長輩嘴里講的紅色故事中,我懂得了愛國,愛黨;從父親身體力行中,我學到了吃苦耐勞,堅持不懈;從母親自懂事起的叮嚀中,我學會了尊老愛幼,勤勞善良,有禮貌。如今這些都已成為我潛意識的行為。
女兒不過三歲,我曾苦惱于如何教育她成人,如今豁然開朗。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薪火,言傳身教是家風最好的傳承方式。給女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,把我從上一輩那里學到的美好品格傳遞給她,讓她健康、快樂地成長。
家風教會我如何做人做事
物料部 李梅蓉
“國有國法,家有家風”。優良家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,它雖然看不見也摸不著,但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,教會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。
家風是什么?家風是當我抱怨學習的時候,爺爺耐心地教導我:“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苦作舟”,讓我懂得“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”;家風是當我浪費糧食的時候,奶奶嚴厲地訓斥我:“勤儉持家、節約光榮、浪費可恥”,讓我明白“一粥一飯,當思來之不易”;家風是當我說謊被拆穿了,爸爸嚴肅地批評我:“勿以惡小而為之,勿以善小而不為”,讓我知道“嚴于律己,潔身自好”是多么的重要;家風是當我每日清晨賴床不起,媽媽站在門外大聲喊到:“一日之計在于晨,一年之計在于春”,讓我體會到“荒廢時間就等于荒廢生命”……這一聲聲告誡,一句句叮囑,無不體現著我家的家風,教會了我做人做事的道理。
回溯歷史,中華民族家教文化源遠流長??鬃油デ坝柍狻安粚W禮,無以立”,習仲勛堅持“克勤于邦,克儉于家”,孟母“買肉啖子”,陶淵明“不為五斗米折腰”……深刻的家訓箴言、生動的典型事例,映照著言傳身教的優良傳統,承載著祖輩對后代的寄望,培厚了孩童的精神沃土。
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。良好的家風,可以綿延子孫;不良的家風,則貽害無窮。讓我們從自身做起,從小事做起,從日常做起,傳承自己家庭的好家風,讓好家風代代相傳。
記憶里的她
制劑車間 韋江連
歲月如梭,她到了婚嫁的年紀,經過媒公的介紹,她選擇了素未謀面的一名軍人。其實媒公也有介紹教師或經商的給她,但她卻獨獨選擇當兵的。事后問她為何選擇這條路,她言簡意賅的說道:他當兵為了大家,我在后方為他撐起一個家,照顧他的父母減輕他的負擔!
夏日炎炎,微風吹拂,成片的香蒲在塘沼中瘋狂的生長,等待著有心人的發現。為了讓自己的生活燦爛,她不顧水中的水蛭及各種毛蟲,勇敢地趟水采摘,一捆捆綁起來,再挑回曬場排開曬干,又一根根壓平。她帶著滿腔的熱情,用靈巧的雙手將香蒲編織成一把把適合那個時代特征的“取涼器”,而后她拿來蛇皮袋,整齊的疊放在一起,等著趕集的日子到來。
她還是個種植能手。天未亮她就起來開始一天的耕種施肥,為了讓蔬菜瓜類有好的收成,更是頻頻地挑去草木灰和農家肥呵護它們。朝夕更替,日月流轉。她默默地勞作,蔬菜瓜類也不辜負她的付出,碩果累累。當多得吃不完了,她便待到趕集的日子挑著它們去換取生活用品和孩子們的零食。
當夜幕四合,雞吃飽了在架子上打盹,豬挺著滾圓的肚子在一角直哼哼......煤油燈下,她的孩子舔了舔一口豆醬,又喝一口白粥,繼而又在嘴里咂了一下味道。那是那段歲月舌尖上的美食,深深地刻在唇齒與腦海中,咸膩細滑的味道在心里淌著,屋里幸福滿滿。
她就是我的母親,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,她用善良、勤勞、賢惠折射成了一個多彩的世界,而這些元素融合起來便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,是所有美好浪漫的開始......
在耳濡目染中傳承家風
紀檢辦公室 趙瓊
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,大多家庭都沒有成文的家規家訓。我家也沒有成文的家規家風,是父母的言傳身教、耳濡目染、口耳相傳教會我:吃苦耐勞、勤儉持家,敬老愛親、夫妻和睦,誠實守信、知恩圖報,勤奮讀書、自尊自愛。這些組成了我家的家風。
父母教會我:吃苦耐勞,勤儉持家。父母結婚時,家里一窮二白,他們靠著勤勞的雙手,種水稻、種橘子、做紅磚,供養我們吃穿和讀書,還清了所有的外債,建了新的住房;等我們大一點,他們又背井離鄉外出務工,逐漸把日子過得紅火。在父母的影響下,很小我就跟著父母插秧割禾、翻地播種;幫著放牛、喂豬;學會掃地、洗衣、做飯;大學時努力學習拿獎學金,外出兼職掙生活費,給自己買了電腦;工作后開始有意識的存錢,為家里添置家用物品;成家后把小家打理的井井有條。
父母教會我:敬老愛親,夫妻和睦。聽長輩們說,因奶奶去世早,父親是老大要照顧家里,錯過了兩次入伍當兵的機會。父母分家單過,日子清苦但家庭氛圍很好,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快樂的童年時光。父母會在過年過節時接爺爺來家里吃飯團圓;父母會在外公外婆過生日時,挑著自己種的橘子帶著我們步行一個上午去賀壽;遇到村里的孤寡老人需要幫忙,父母會主動搭把手。在父母的影響下,小時候我去田里掏的馬蹄、鄰居給的零食,自己舍不得吃會留給父母吃;長大后,兼顧好工作和家庭,在親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力所能及的出錢出力。
父母教會我:誠實守信、知恩圖報。記得小時候,家里點的還是煤油燈,冬天的晚上沒有娛樂活動,一家人圍坐在火灶旁,父親會給我們講一些勵志小故事,教育我們不能說謊、不能偷東西、借用別人的東西要及時歸還。鄰里之間樂于禮尚往來、互幫互助,彼此分享瓜果李蔬,互道家長里短。在父母的影響下,小時候我會主動幫助鄰居收稻谷、挑水、帶小孩,隨著慢慢長大懂事,養成了樂于助人、不貪小便宜、不說大話、說到做到的性格。
父母教會我:勤奮讀書、自尊自愛。身邊兒時的玩伴很多因家貧、或厭學、或早戀,小學或初中沒畢業就輟學外出打工或結婚生子了。父母沒讀多少書,但一直教育我們“知識改變命運”,家里最困難的時候向學校賒賬也要堅持送我們讀書。母親也時常和我說女孩子要懂得愛護保護自己。在父母的影響下,我一門心思讀書,從村里到鎮上再到縣城,最后考上大學落腳大城市,成為他們的驕傲?,F在腦中還時常想起,小時候點著煤油燈在小板凳上寫作業,以及堂屋墻壁上滿墻的鮮紅獎狀的情景。
千百個家庭有千百種家風,或勤勞之風,或節儉之風,或孝敬之風,或讀書之風,或禮儀之風……一代代在潛移默化、不知不覺中將這一切繼承和傳承著。從父母那里繼承的優秀品格,我正用自己的言行傳遞給女兒們,用心用愛陪伴她們健康成長,引導她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。